紅色主題研學:紅色旅游、研學旅行或迎發展新契機
近日,教育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關于充分運用革命文物資源加強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支持高校師生、社團走進革命場館開展研學旅行,支持高校結合革命文物資源組織舉辦紅色研學旅行活動。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意見》的印發順應了時代發展潮流,在促進紅色旅游、研學旅行發展的同時,也為史學館、革命歷史紀念學習場館等的建設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
通過研學旅行普及紅色教育
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發揮紅色旅游的育人優勢,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是高校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課題之一。研學旅行無疑是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讓當代大學生更好地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
“《意見》將助推紅色研學更廣泛深入地進入大學校園。”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智庫專家、南開大學MTA產業導師張德欣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國內大學生研學產品與紅色旅游結合程度較弱,之前僅限于黨團組織。而該《意見》印發后,將使高校更加重視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同時,這也有利于促進高校非黨團師生接受紅色研學,對研學市場尤其是紅色研學旅游市場而言是重大利好。
實際上,隨著年輕人擁有更強的文化自信和精神自信,紅色旅游日趨圈粉年輕群體。近年來,年輕人對紅色旅游的關注度持續上升,成了紅色旅游的主力軍,紅色旅游市場也呈現出供需兩旺的態勢。再加上今年恰逢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紅色旅游熱度高漲。
馬蜂窩旅游發布的《旅游新國潮》顯示,年輕人關注的十大愛國主義景區景點分別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嘉興南湖、李子壩抗戰遺址公園、東風航天城、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韶山毛澤東紀念園、首鋼工業遺址公園、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永興島、中國天眼。榜單中,不僅有經典的愛國主義景區景點,還有一批新愛國主義旅游目的地,讓年輕游客們能夠近距離了解國家崛起的歷史、科技發展成果,感受日新月異的中國,提升民族自信、激發愛國熱情。
此次《意見》又進一步為紅色旅游和研學旅行的發展創造了新的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紅色革命教育基地也存在客源數量兩極化現象。據了解,今年部分經典紅色革命教育圣地如西柏坡、延安、井岡山、遵義等地的紅色教育培訓機構接到大量黨團組織訂單,應接不睱,排期異常緊張。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量非重點紅色研學旅游資源則存在“吃不飽”的不平衡、不充分情況。
科技賦能革命教育場館建設
隨著“互聯網+”、5G時代的到來,無論是市場還是受眾都對博物館、史學館、革命場館等提出了新需求。《意見》明確提出,各級文物主管部門、革命場館要積極建設基于革命文物資源的數字化、可視化、互動化、智能化高校思政教室。
同程數據顯示,年輕人最青睞的紅色旅游產品按偏好度排列依次為紅色遺址遺跡、革命紀念館及博物館、紅色專題游、革命老區深度游、紅色演藝等。其中,展覽展示手段越來越先進的紅色紀念館、博物館對年輕群體很有吸引力,尤其是“線上+線下”的互動方式,更契合年輕人作為互聯網“原住民”的消費及資訊獲取習慣。
在中國旅游研究院研究員韓元軍看來,應以科技、藝術、時尚等元素為紅色旅游產品賦能。他認為,沉浸式革命場館布置、紅色旅游的科技虛擬現實場景、紅色旅游實景演出都會形成號召力,陜西延安的《延安保育院》、海南三亞的《紅色娘子軍》、湖南韶山的《中國出了個毛澤東》等實景演出就深受年輕人喜歡。
盡管國內部分革命歷史紀念教育場館建設尚處落后狀態是不爭的事實,但也有一些場館已然開始了數字化、智能化的探索。據了解,廣東省博物館的“紅色熱土不朽豐碑——中國共產黨領導廣東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展”就采用數字化信息采集技術、數字化資源處理技術、人機互動技術等多種科技手段,進一步豐富展覽形式,為觀眾提供沉浸式、交互式、體驗式、場景式觀展體驗。例如,游客可以通過體感交互的方式,翻頁閱讀《廣州共產黨早期組織在中共一大上的報告和中共廣東區委關于廣東農民運動報告》;游客在屏幕前做出指定動作,即可實時帶動畫面上顯示多組廣州重要地標的古今影像資料,獲得更多元豐富的參觀體驗,深刻感受廣州城市的歷史變遷;多面高清屏幕生動還原會議上重要人物多方會談的場景,游客通過觸摸屏幕還可以查看或收聽會議發言、人物生平及相關事件介紹等,身臨其境了解中共三大會議內容……讓游客擁有更好的體驗感是未來紅色博物館建設發展的趨勢之一。未來在線下展覽方面,相關場館除了營造傳統的視覺效果外,還要繼續豐富游客聽覺上的感受,以及增加互動環節,提高游客的參與感和互動感。《《《文章來源《騰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