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劍7】殲31-鶻鷹展翅
殲31-鶻鷹展翅
殲-31戰斗機,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沈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簡稱:沈飛)研制的第四代(俄國標準第五代)雙發中型隱形戰斗機。
殲-31飛機,是針對國際市場需求研發的中型多用途戰斗機,綜合作戰效能優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該機采用單座、雙發、外傾雙垂尾、全動平尾的正常式布局,兩側布置大S彎進氣道,配置內埋武器艙。
殲-31飛機具有高生存力:低雷達可探測性、低紅外輻射特性、優異的電子對抗性能、低易損性設計;多任務能力:強大的目標探測和外部信息綜合能力、優異的態勢感知和信息共享能力、超視距多目標攻擊和大離軸角全向攻擊格斗空戰能力、對地和海面目標精確打擊能力、適應復雜氣象條件和廣地域使用能力;優異的綜合保障能力;高性價比。
2012年10月31日上午10時32分,殲-31成功首飛。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同時試飛兩種四代機原型機的國家。殲-31與中國重型隱形戰斗機殲-20形成高低搭配,并擬推出隱形戰機出口型號,還有發展為替代殲-15的新一代隱形艦載戰斗機的潛力。
2014年11月殲-31實機首次亮第十屆中國珠海航展并進行飛行表演。
來看看它的個人名片:
名稱 | 殲-31戰斗機 |
首飛時間 | 2012年10月31日上午10時32分 |
設計單位 | 沈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 |
服役時間 | 未知 |
飛行速度 | 超音速 |
機長 | 16.9m |
翼展 | 11.5m |
機高 | 4.8m |
空重 | 12.5-13.5t |
最大使用過載 | 9g |
最大飛行速度 | 1.8Ma(加力) 0.95Ma(巡航) |
實用升限 | 18千米 |
殲-31戰斗機(J-31)為雙發布局,兩側DSI進氣道,傾斜式雙垂尾,采用了波束控制理論設計飛機的外形,菱形機身,機身上、下部分分別向上和向下傾斜,從而折射側面的照射電波,可以降低側面雷達對于飛機的威脅。該機最值得稱道的新技術是DSI進氣道、波束控制理論設計飛機的外形和全向矢量發動機尾噴口。但該機也有美中不足,首先是飛行座艙罩,仍舊是殲-11等沿用的兩段結合式,這就不如殲-20的一體式先進和有利于隱身。該機可能裝備了新型發動機,特別是其新穎的全向矢量噴口,使得其具備了高機動能力和適用于航母甲板的短距起降能力。
殲-31前輪是雙輪設計,這是艦載機的典型特征,便于降落在相對狹小又處于運動中的航母跑道上。但是,這款飛機也明顯缺少著艦尾鉤和可折疊機翼等。該機的機動性較好,又具有隱身性能,可協助重型殲轟機作戰。戰術安排可由殲-31首先潛入敵后摧毀重要的高價值目標,為非隱形戰機殲-15發動攻擊開路,形成攻擊兩個梯隊,較好地執行特殊作戰任務。
首飛殲-31的31001的編號來看,其作為310工程的01號機應該無疑,并且可以推斷早前運往西安的就是31000號的靜力試驗機,因此殲-31首批至少建造了2架。但是罕見的是,310工程在第一架原型機上,就噴涂上了醒目的徽標,一只奮飛的雄鷹正在抓住地球。該機可能會被命名為“鶻鷹”,全黑色機身說明其大量應用了復合材料,且涂覆了大量隱形涂料。
中國航母缺少彈射器可能對殲-31的未來也產生影響。由于殲-31必須完全依靠自己動力從航母甲板上起飛,其燃油和搭載武器都受影響。鑒于隱形要求,殲-31只能搭載少量導彈和燃油潛入戰區執行任務。不過美國的F-35在隱形模式時也只能裝載很少量武器。
2012年10月31日上午10時32分,殲-31成功首飛。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個同時試飛兩種四代機原型機的國家,此前,只有美國同時研制了兩種四代戰機。
2013年1月25日下午4點,殲-31第二次試飛。本次試飛長達40分鐘左右。殲-31試飛的頻率有所加快。從網路圖片資料看,該型機長度在16~17米左右,翼展在10米上下,屬于典型的雙發中型戰斗機,機體整體體積介于F-15和MIG-29之間,機翼面積約40平方米。機頭、機身呈菱形,雙垂直尾翼向外傾斜,垂尾、主翼、平尾后緣前傾,使用帶鋸齒的起落架艙,屬于隱身設計的戰斗機。
殲-31戰斗機從總體上來講,在氣動、隱身設計等方面,具備了四代機的所有特征,在空戰方面對任何第三代戰斗機,無論是F-15\SU-27還是所謂的三代半戰斗機臺風\陣風都具有絕對優勢,但是其面對第四代戰斗機的效果則難以確定。
殲-31的重量與美國的F-35戰機差不多,二者的隱形能力也不相上下,綜合作戰能力比較接近,殲-31的機翼和起落架等方面改進之后,完全可以成為中國未來具有隱形性能的航母艦載戰斗機,屆時殲-31將成為世界上第二款中型隱形航母艦載機,中國軍隊整體的戰斗力也將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