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 南京大學
熏風吹不散仲夏的暑氣,烈日也難掩學生們的憧憬。6月29日清晨,來自中華中學新高一的學生們乘坐大巴來到南京大學仙林校區,開啟此次名校游學活動。
在圖書館前,全體同學高呼“篤學敏行,不負韶華”的口號,背靠身后萬卷藏書,拍下合照,立下筑夢名校之志。
隨后,同學們前往教室,召開開營儀式。
同學們首先觀看了南大的招生宣傳片,聽取了中華中學校友,現工作于南大的老師殷切致辭。
接著,中華中學的濮陽康和主任為學生們帶來了春風化雨般的鼓勵。
優秀學生代表林同學也發表了感想,表達了我輩學子努力學習,勇毅篤行的精神。
南大招生辦李興華主任向同學們熱情宣講,介紹了南大各方面的優勢所在,勉勵同學們能在即將開啟的高中生涯中好好學習,歡迎大家積極報考南大。
李主任的宣講使同學們備受鼓舞,引起了同學們對未來規劃的思考。
親手寫下一張張夢想約定書。希望同學筆下的宏圖壯志終有一天會化為實際。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開營儀式后,同學們前往參觀校史館。鐘山虎踞,揚子龍蟠,百廿學府,歲月崢嶸。南大從革命年代一路走來,在戰火硝煙與道路波折中淬煉出厚重底色。看著墻上懸掛的一個個名字,一張張照片,他們就是最生動的歷史。回首往昔,我們中華中學的學子更不能忘記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豪情誓言。
同學們跟隨研學導師的腳步,游覽了二源廣場,敬文活動中心,體育館,以及圖書館。漫步校園,眼見路邊綠草如茵,佳木蔥蘢,惠風和暢,樓宇巍峨。
下午時分,同學們再次來到教室,聆聽南大學長《優秀是一種習慣》主題分享會,學長向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學習經驗與心路歷程。
擇其善者從之,相信同學們在心中也默默存下信念:與騏驥亢軛而行,同鴻鵠比翼齊飛。
隨后,南大地理科學與工程學院王勤教授為同學們帶來有關地質科學與鉆井工程的主題講座。除了深入地下萬米的超級鉆機,令學生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用身體攪拌泥漿,制服井噴的鐵人王進喜了。矢志不渝,為國奉獻,忘我拼搏的鐵人精神感動著,也激勵著一代代中國人。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南大學長指導學生進行親手實踐,制作智能垃圾桶。輕輕揮下手,收到信號的感應裝置就會自動將垃圾桶打開,非常方便。
巧手慧心,同學們迅速行動起來,拼裝零件,互相討論,忙的熱火朝天。
21世紀是信息的時代。傍晚6時許,來自計算機專業的學長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絕倫的Python編程課。
無論是如今大火的人工智能,還是對未來高效辦公的要求,都是不可或缺的技能。
機房里,同學們一邊聽講,一邊操作,程序的旋律在屏幕上舞動,思維的火花在代碼中閃爍。
第二站 東南大學
6月30日,拂曉時分南京城就已籠罩在淅淅瀝瀝的雨聲里。躊躇滿志自然風雨無阻,同學們來到東南大學九龍湖校區,一窺名校光彩,一睹才子風華。
東大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凌琳教授為同學們帶來了題為《媒介昆蟲的基因編輯和分子調控——蚊子的生存和繁衍》的講座。凌教授由表入里,深入淺出的講解了蚊子為何會吸血,以及如何吸血的生理結構,又重點介紹了東大生物工程團隊是如何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改變蚊子的生理形狀,使得其在疾病傳染,日常聒噪等方面危害性有所降低。
同學們認真聽講,積極提問,展現出中華學子求知好學,獨立思考的優秀品質。
講座結束后,同學們跟隨東大志愿者學長學姐的腳步,參觀各項實驗室并游覽了校園。
漫步校園,學生們逐一參訪了東大郵局,游泳館,體育館,以及抗震救災試驗平臺等處。同學們暢想未來,或許幾年后就將在此籃球場上扣籃如鷹擊長空,在此游泳池內劈波如魚翔淺底。
同學們前往土木交通實驗樓工程車間,學習抗震裝置的實體結構,了解房屋設計中扎實的安全保障與現實的成本控制相權衡的工程思路。
第三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中午時分,同學們乘車來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將軍路校區。學習南航人“效法羲和馭天馬,志在長空牧群星”的航空報國精神。
首先參觀的是南航“御風園”教育教學實踐基地,這里陳列了各式各樣的國之重器,從各類飛行器到載人火箭等等。
漫步其中,人們仿佛是在重溫70年的航空工業發展史,從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米格-15、新中國第一架自行制造飛機、新中國生產的第一架直升機,到我國自主研發的一款單座雙發高空高速截擊機殲-8Ⅱ飛機、全球在研最大的水陸兩棲飛機AG600……
航空工業這一座座里程碑背后,是一段段愛國奉獻、矢志奮斗的動人故事。
走進教室,南航沈教授為同學們帶來了3D打印主題的科普講座。沈教授曾做客央視財經頻道的電視節目,更帶領科研團隊獲得多項著名成果。同學們在沈教授的講解下深入了解了3D打印的科學原理與現實應用。面對同學們的疑問,沈教授高度認可了在座學子的思考深度,同時也做出了詳細解釋,耐心回答。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隨著這項技術的不斷普及,同學們一切天馬行空的想象都能在3D打印下化為現實。
稍事休息后,來自民航學院的王盼學長為大家介紹了經典的蘇-27戰斗機,以及其衍生出的整個側衛系列。鑄劍飛鯊戍海天,如今我國現役的唯一一型艦載機殲-15也正是這個系列的成員之一。
隨后,同學們在學長的帶領下親手制作了固定翼飛機的模型。親手放飛的航模,承載著的少年的遠大理想,會在藍天下劃過獨一無二的航跡。
晚餐畢,同學們回到教室內,在王盼學長的帶領下制作撲翼機。中國大陸第一架微型撲翼機就是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學生胡鈴心發明的,這也使得當年達芬奇圖紙上的奇思妙想得以在中華大地上綻放。撲騰而起的撲翼機就像樹梢間靈動飛行的鳥兒,飛向自由,飛向遠方。
為期兩天的研學之旅圓滿結束。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南京各大高校的廣闊平臺正翹首以盼我們中華中學的杰出人才。希望這次的研學活動在同學們心中種下了向往名校的種子。把握當下,規劃未來,不負少時凌云志,當許人間第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