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級創新實驗班
南京科學營
江蘇省海安中學
本次科學營將帶領同學們走進南京醫科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旨在開拓視野、啟迪感悟、尋找智慧的生長點、幫助同學們更好地形成學業和生涯規劃基礎。
第一站
南京醫科大學
細雨濕流光,滿地和煙雨。6月19日,海安中學2023級創新實驗班的全體同學懷揣著一顆激動而憧憬的心來到南京醫科大學,一起領略校園風光、感受南醫大“博學至精 明德至善”的精神內涵。
同學們齊聚教室,舉行振奮人心的開營儀式。
學工處林煒處長致辭,表達了海安中學與南醫大雙向奔赴、雙高融合的美好愿景和前瞻探索,通過大學和高中的深度融合,開闊學生視野,為他們構建未來人生目標、確立人生理想打下堅實基礎。
副校長周峰致辭,對南京醫科大學等高校表達衷心感謝,勉勵同學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教師代表余春華發言,希望同學們游歷南京各大名校,開闊知識視野,增強實踐能力,提升文化素養。
學生代表周昊辰發言,表達了同學們對科學的熱愛,決心團結協作、互助友愛,充分展示海中學子的優秀風采,在南京遇見文化、印證理想、收獲成長!
科研處副主任王帥老師介紹了研學活動的深刻意義和具體安排,希望同學們“進大學、遇大師、明大德、立大志、成大才、擔大任”,爭做新時代有理想、敢擔當的海中學子。
同學們跟隨志愿者學長學姐的步伐,前往參觀校史館。
大廳內古羅馬式的建筑,雄渾凝重;南醫的“博學至精,明德至善”校訓精神,崇高神圣。
同學們漫步“南醫源啟”長廊,感受歷史與現實的碰撞。南醫大曲折前行的歷史脈絡、前輩們艱苦開拓的事跡,讓同學們使命擔當根植于心。
來到醫學模擬中心,老師們帶領學生們走進臨床、兒科、產科、護理等模擬病房,了解醫學生的實操狀態,強調醫學細節,如清潔衛生的消毒,殘疾人的身心修復等,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臨床的實際操作流程。
走進臨床實踐教學新陣地,感受臨床教學研究的新力量。
參觀生殖醫學與子代健康全國重點實驗室,老師們以風趣幽默的教學方式向學生介紹了試管嬰兒和體外受精,并通過視頻的方式展現受精卵和胚胎發育的過程,為同學們帶來一場特殊的生理衛生課。
稍事休息后,同學們前往藥學院教學示范中心。
同學們了解中藥和標本,如蒼術、冰片、藿香、石菖蒲等各種中草藥,并上手實踐,使用七味藥材特制香囊。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學習用燒杯計量尿素乳膏,親手調制屬于自己的護手霜。
第二站
南京大學
6月20日,同學們開啟了南京科學營第二站:南京大學。天開教澤,道啟南雍,海中學子帶著青春的朝氣,踏入古韻今風、誠樸雄偉的百廿學府。
同學們來到南大著名的杜廈圖書館。杜廈圖書館是南京大學地標建筑,也是南大學子心目中的知識圣地,它外形猶如一本厚書緩緩鋪展,圖書館周圍環繞著河流,寓意“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誠耀百廿、雄創一流,同學們步入南大校史館,回溯百廿滄桑。
校史館老師向同學們介紹了南大各時期校訓、校風,同學們深深明白南京大學如今的輝煌離不開一代代掌舵者的精心擘畫,離不開南大歷任領導卓有成效的改革措施。
南大文化源遠流長,惠及東西,澤被南北。文化永恒的力量,在同學們虔誠的眼光中,得到了有力的見證和傳承。
參觀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實驗室里,同學們了解了各類氣體和熒光物質的原理,化學原理變得清晰易懂。攻克“卡脖子”的產業難關,使我國芯片制造供應鏈上重要的原料實現自主可控,南大走在最前沿。
南大老師為同學們介紹了華為芯片的主要物質組成,老師的講解激情澎湃,學生聆聽如癡如醉。
下午,同學們首先聆聽了周璐瑩教授的報告《做自己生涯的主人》。
周教授請同學們繪制理想的高中生活、大學生活和未來生活。前后左右,交換分享,隨心繪制。
隨后南京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苗懷明教授為同學們帶來一場精彩的報告——《西天取經路上的人生課》。苗教授講解方式新穎獨特,他提出希望,希望同學們腳踏實地,唯有自己努力變強大,才能改變命運。
懷凌云志,抱濟時心。南大醫學院的博士生導師朱亞文教授也為同學們帶來了《生命的維系》主題講座。他講述人體各種結構的作用和特點,以及包括感官系統在內的人體九大系統對維系生命活動的作用和影響。同學們和朱教授親切地互動交流,燃起了自己對生命科學的興趣。
第三站
東南大學
仲夏時節,熏風微拂。6月21日,海安中學創新實驗班的學子來到東南大學九龍湖校區,開啟第三天的名校研學活動。
上午9時,同學們聆聽了蔡建國教授《工程折紙的奧秘》的講座,蔡教授為同學們帶來了有關折紙結構的主題課程,由表入里、深入淺出。
張力主任為同學們介紹了東大發展的悠久歷史,勉勵同學們好好學習,規劃人生,歡迎大家三年后積極報考東大。
熊昱安學長為同學們分享了自己在東大的成長經歷,并以“自由、獨立、不隨性”勉勵同學們要明確目標規劃、獨立而批判性思考,收獲屬于自己精彩。
走進圖書館、食堂、游泳館、健雄書院和秉文書院,邂逅眾多海海安中學校友東南大學的優秀學長、學姐。他們帶領同學們參觀大學校園與同學們交流了升學心得與大學趣聞。
春秋也輪替,歲歲有桃李,三年后,他們或許也將重聚在這九龍湖畔。
下午4時,同學們參觀化學化工學院分析測試中心,了解了如何檢測化合物中原子分子不同結構產生的不同性質。
土木工程學院實驗中心,同學們參觀了土木交通實驗樓的工程車間,了解了房屋設計中扎實的安全保障與現實的成本控制相權衡的設計思路,看到了抗震裝置的實體結構。
交通學院實驗中心,同學們了解了新材料下的鋼軌結構,以及自動駕駛智能平臺建設,展望了工程前沿領域的應用成果。
第四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適逢端午,海中學子乘坐研學的"龍舟",一起奔赴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大型航空航天教育教學實踐基地——御風園啟用于2022年南航70周年校慶之時,陳列著從抗美援朝戰場退役的功勛殲五戰斗機到2020年海上首飛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等30余件大型飛行器實物。同學們在御風園講解老師的帶領下上了一節每個南航人都要上的“航空航天概論課”。
每一件飛行器都見證著南航人航空報國、航天逐夢的奮斗足跡,飽含著航空航天人祖國至上、甘于奉獻的家國情懷。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長期以來,國家高度關心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同學們來到航天學院航天教育教學基地館,感悟“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北斗精神等中國航天精神的內核。
走進教室,來自自動化學院的彭秀輝教授為同學們帶來了“生活中處處有自動化”的精彩講座。從日常生活領域、工農業生產領域、到人工智能、無人機蜂群,由淺入深,詳細介紹了什么是自動化、自動化技術發展史和航空航天領域的自動化應用等內容。
來自我校的優秀畢業生王建園博士與這群新海中人進行了親密無間的大學心得分享。王學長以自身為例鼓勵海中學子,希望同學們在未來的求學之路上,只要有一絲希望,就要堅持下去,永不放棄。
航模隊為參訪的海中師生帶來精彩的航模表演。
“瀑布滾”“扭力滾”“撞墻”“側飛筋斗”,同學們屏息凝神,驚嘆不斷!一次次的迎風飛翔,承載著學生的夢想,不斷攀升,航模表演的熱烈氣氛達到了高潮。
回到窗明幾凈的教室里,大家聚精會神地聆聽學識淵博的航空老師帶來的航空科普課堂,學習飛行器基礎知識。
將理論化為實踐,學生們在老師一步步指導下,開始自己動手嘗試制作F1D航模,將學到的空氣動力學知識應用得到實踐中,實踐飛翔夢想。
同學們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行了精彩紛呈的端午歡慶晚會。
晚會上,同學們全員積極參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招生辦李科艷副主任也在晚會最后為同學寄語新期望。
第五站
南京理工大學
上午時分,滿懷憧憬的學生們來到久負盛名的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山下,明城墻邊,大師輩出,俊采星馳。
序步校史館。學子們感受到了南理工由革命年代一路走來,在戰火硝煙中淬煉出的厚重底色。墻上懸掛的一個個名字,一張張照片,就是最生動的歷史。跨越戰火紛飛,投身國防教育,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這些先輩的事跡感動著年輕的學子。
踏入兵器博物館,鐵衣霜露重,戰馬歲年深,老式的榴彈炮肅穆而立,雖已從軍中退役,但大戰留下的戰火瘢痕卻是那個時代最光榮的勛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服役于部隊近60年的59式坦克依舊昂首,見證了共和國一路成長的同時,依然在西北大漠默默守護著腳下令人熱愛的土地。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學生們聆聽每一支輕武器背后令人動容的英雄往事,,體會到了老一輩抗日先烈“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上午10時,學生們來到工程訓練中心,參觀電子工藝以及金屬工藝實習教室,觀察數控車間設備運作。同學們深度參與,體驗了3D打印飛行器零部件,并在電腦中模擬了無人機飛行操控。
來到教室,邵軍華主任作為從海中畢業的老校友,以學長的身份給予了大家殷切囑托,祝福大家在母校海中徜徉在知識的海洋,汲取智慧的力量,前程似錦,未來可期。
來自自動化工程團隊的樊衛華老師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題為“科幻照進現實”的生動講座。
同學們不僅認識到了智能機器人在工業生產、農業勞作、餐娛服務、醫療手術,乃至行星探索中的實際應用,也考慮了其在倫理道德方面的潛在問題。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同學們來到鼎新樓,參訪自動化學院和計算機學院,在實驗室中操作寫字機器人。
敲擊鍵盤,移動鼠標,機器人便能寫出或筆鋒剛勁或飄逸靈動的語句。雖無揮毫潑墨的瀟灑意境,卻也盡顯高科技帶來的新潮震撼。
第六站
南京師范大學
習習微風,拂過金陵城,為盛夏時節送來一份宜人的涼意。上午8時30分,海安中學創新實驗班的學生來到南京師范大學仙林校區。
上午9時,同學們移步生命科學學院大樓,參觀南師大珍稀動植物博物館。
甫一進門,同學們就為琳瑯滿目的動物標本所吸引。俯身林間的虎豹、昂首樹下的驢馬、展翅天空的鷹隼……這些定格于此的生命引得同學們時時驚嘆與思考。
老師們為學生們講解了相似物種之間的分類方法,以及導致江豚等生物瀕危的原因。在感悟生命美好的同時,同學們也領會了保護生態環境的要義。
10時30分,學生們來到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報告廳,聆聽來自化科院的許冬冬教授化學科普講座,圍繞有關滲透壓的主題進行交流學習。
許教授介紹了有關化學能的定義、一系列計算公式以及在現實當中的應用。學生們認真聽講,深入思考。
問答環節,同學們踴躍提問。許教授一一解答,同學們收獲滿滿。同學還收到了南師大的小玩偶“小南獅”。
為期六天的科學營圓滿結束,同學們滿載收獲返程。
然雨露澆灌,方有桃李芬芳。愿前路繁花似錦,再相逢依然如故。